close

服貿金融業是贊成的,因為可以比照港資模式,去跟中國大陸的金融業參股(就是當他們的大股東),然後可以開拓大中國市場。

台灣金融業一直覺得台灣市場太小玩不起來;讓他們去香港、新加坡,又因為英文不好,不想玩。所以搞到最後,只剩大中國市場這個的美夢而已。

去年去一趟深圳,我看中國大陸的金融業這幾年投資在硬體上絕對都比台灣同業闊綽,法規制度大部分抄香港的,只有管制的部分(如QFII)抄台灣。

高等投行業務當然還是洋人宰制的市場,官二代做門神的機構,跟華爾街的無縫接軌程度,恐怕要比台灣更好,所以這塊根本不是台灣那幾個金融家族玩的起的。

剩下的大概就是粗作的零售生意,LOCAL的熟悉度,包括和土豪、國企及官方的關係,就成了決勝負的重點。就這方面而言,台資過去後,恐怕還是要陸資合夥人引路,不然就只能做做台商生意而已。

時機說起來其實有點太晚了。如果平平一定要靠大陸市場,金融業應該早個20年過去,製造業則應該晚個20年才開放,這樣大概就對台灣最好了。

可惜天總是不從人願的,很多事情永遠都是,來的不是RIGHT TIME,發生不是RIGHT PLACE。

arrow
arrow

    艾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