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股最近快近萬點了,選舉旺季也隨之來臨,綠軍在拼入聯,藍軍說要拼經濟。那麼投資到底與政治有沒有關係呢?我覺得是有的。深綠的支持者大概以基層農工大眾居多,咬著牙支持阿扁那麼多年,大概也沒什麼餘錢投資。而會看本部落格的人,大概以喜歡買基金的受薪階級跟公教人員為主,比例上政治立場大概以藍色較多。為了讓這些朋友不要賠太多錢,所以決定寫這篇文章。

立場偏藍的人很可能本來就覺得中國才是未來的希望所在,加上每天電視只看TVBS、中天、年代,報紙只讀中時、聯合,覺得台灣這麼亂,很可能眼中就只看到一個『大國堀起』了。加上媒體上投資專家、銀行的理專和陳文茜,都告訴你現在錢潮滾滾都是流進香港、上海、北京。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忽略中國投資的風險。

從市場上實際看一下,上海A股、香港H股的確屢創新高,中國不要講上海、深圳了,連鄉下的農民、牧民都在炒股。台灣的地下私人銀行,2007年第3季想投資海外私募A股基金的門檻-最低投資額是100萬美元,手續費看的到、看不到的加起來大概7~10%,管理費至少3~5%,績效費另計。而台股Q3最熱的股票也不是什麼IC設計,而是中概股。賣泡麵的統一,投資大陸多年到底賺不賺錢不知道,可是因為是老牌中概股,股價都漲到50~60塊,都快比台積電高了。

從投資人看這股熱潮,大老闆級的是早在中國設廠、上海置產多年了;高資產的財富管理鑽石戶,則可能已經透過外商銀行投資海外A股基金、並且在香港進出H股了;而一般的投資人為了搭上這股熱潮,只好買進統一這一類中概股或投信發的『中概基金』。

歷史上的投機泡沫,不管是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 』,還是18世紀的『英國南海泡沫』,現在看起來,其實沒有兩樣。而且是泡沫愈大,最後爆的愈慘。21世紀最大的泡沫『中國泡沫』,可能也很難逃出這個歷史的宿命。所有的泡沫大概都有以下特點:

1.投機標的的價格會漲到你無法想像的高

1634年時,一棵價值三千荷蘭盾的鬱金香,可以交換八隻肥豬、四隻肥公牛、兩噸奶油、一千磅乳酪、一個銀製杯子、一包衣服、一張附有床墊的床外加一條船。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票7月初飆到950鎊,到12月,跌至125鎊。你知道18世紀的1英磅有多值錢嗎?當時英國士兵每日的津貼費為8個D(一個棄用的英國貨幣單位),其中6個D用於吃住,餘下的錢除養家糊口外還要自己購買軍服和其他必要裝備。而每D相當3便士,100便士等於1英磅,所以1個士兵1個月的薪水差不多是7.2英磅。南海公司股價高峰是950磅,相當於1個士兵11年的薪水。如果以台灣現在基層職業軍人每月4萬元薪水計算,1股南海公司股票差不多等於550萬台幣,能不令人咋舌嗎?連科學家牛頓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也是受害者之一,他在第一次進場時買進7,000鎊,小賺7,000鎊;第二次買進時則已是股價高峰,這次則是讓他大虧2萬鎊。所以牛頓嘆說:「我能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