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本上,你講的那些昂貴系統跑出來的結果,對我來說除了對賣基金有幫助外,其實對我投資基金的幫助實在很有限。」我說。
「所有再昂貴的系統在分析基金時,都有一個不太正確的基本假設-那就是把基金當做人一樣,最起碼是當的股票一樣,認為經過分析過往的績效、操作策略,就可以預測基金未來的表現。」我解釋道。
「難道不對嗎?」律師訝異地問。
「基金是人操作的。」我說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負責操作的基金經理人換人了,雖然是同一支基金,可是在不同經理人的操作下,它的績效與波動率還會一樣嗎?」
「是哦。」律師說,「可是基金經理人應該不會那麼常換吧。」
「難講耶。」我說道。「基金界的偉人-彼得林區在富達操作麥哲倫基金是操了快30年才退休。最近這二年理專最喜歡推薦為核心基金,號稱創立以來,不管你什麼時候投,年報酬都至少有8%以上的『天達環球策略基金』,從創立至今不過7年,也換了三任的基金經理人。至於國內投信的經理人,換得可能更頻繁,操作不好要換,操作太好,加薪不夠也要換,還有老闆或投資部主管看你不爽,也可能要換。」
「那是國內投信亂搞,海外基金比較不會吧。」律師說。
「我看也是差不多。」我說,「2001~2006年避險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華爾街就出現過基金經理人荒。共同基金經理人,每天追蹤上百檔股票,工作時間超過14小時,做的跟狗一樣,還要應付績效評比及贖回的壓力,年薪了不起不過20~30萬美元。跳去做避險基金,立刻變成合夥人,年薪馬上翻三番,更美妙的是績效不用每天公佈,而且募來的錢可能一鎖就是一年半載,不能贖回。管理費起碼是共同基金的兩倍,還有績效費可以拿,天下那有比這種更好的操作環境?」
「好吧。就算經理人換了,基金公司總還有操作團隊吧。」律師說。「我的理專邀請我去聽基金公司的說明會時,我就聽他們說,他們公司是以堅強的投資團隊著稱,公司有既定的投資策略,因此,絕對可以維持一定的績效。」
「所有再昂貴的系統在分析基金時,都有一個不太正確的基本假設-那就是把基金當做人一樣,最起碼是當的股票一樣,認為經過分析過往的績效、操作策略,就可以預測基金未來的表現。」我解釋道。
「難道不對嗎?」律師訝異地問。
「基金是人操作的。」我說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負責操作的基金經理人換人了,雖然是同一支基金,可是在不同經理人的操作下,它的績效與波動率還會一樣嗎?」
「是哦。」律師說,「可是基金經理人應該不會那麼常換吧。」
「難講耶。」我說道。「基金界的偉人-彼得林區在富達操作麥哲倫基金是操了快30年才退休。最近這二年理專最喜歡推薦為核心基金,號稱創立以來,不管你什麼時候投,年報酬都至少有8%以上的『天達環球策略基金』,從創立至今不過7年,也換了三任的基金經理人。至於國內投信的經理人,換得可能更頻繁,操作不好要換,操作太好,加薪不夠也要換,還有老闆或投資部主管看你不爽,也可能要換。」
「那是國內投信亂搞,海外基金比較不會吧。」律師說。
「我看也是差不多。」我說,「2001~2006年避險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華爾街就出現過基金經理人荒。共同基金經理人,每天追蹤上百檔股票,工作時間超過14小時,做的跟狗一樣,還要應付績效評比及贖回的壓力,年薪了不起不過20~30萬美元。跳去做避險基金,立刻變成合夥人,年薪馬上翻三番,更美妙的是績效不用每天公佈,而且募來的錢可能一鎖就是一年半載,不能贖回。管理費起碼是共同基金的兩倍,還有績效費可以拿,天下那有比這種更好的操作環境?」
「好吧。就算經理人換了,基金公司總還有操作團隊吧。」律師說。「我的理專邀請我去聽基金公司的說明會時,我就聽他們說,他們公司是以堅強的投資團隊著稱,公司有既定的投資策略,因此,絕對可以維持一定的績效。」
「你說到重點了。」我說。
「什麼重點?」律師狐疑地問。
「重點就在基金公司所說的『公司既定投資策略,維持一定績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