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台灣經濟江河日下,新加坡則是繼續一飛沖天,整個亞洲大概和中國、南韓穩居混得好的前三名。看得台灣民眾有點吃味,可是自己的政府偏又不爭氣,弄到最後,大概只能把新加坡不民主拿出來說嘴,阿Q一下,讓自己比較能夠平衡些。

這幾年看新加坡下來,我比較贊同的看法,是李光耀其實真的是把新加坡當成一個大公司在RUN。既然是公司治理,當然就沒有所謂的民不民主的問題了,因為公司政策的形成,從來不是全然經由民主投票產生的。

用台灣的公司治理去看,可能就會比較容易了解這種情況。比如,張忠謀、曹興誠都不是台積電或聯電的大股東,但大家都知道在那兩家公司裡,只有他們說了算,根本沒有所謂的民主。那你也許就會問這些經營階層有沒有拿到好處?MORRIS是直接領年薪好幾億,曹則實質控制很多周邊公司。所以就公司治理來說,CEO和他的TEAM撈大錢、決策不民主,其實是很正常的事。不過這些CEO的決策也許是獨裁的,但他們終究還是要面對最後一關的考驗,那就是怎麼才能得到大多數股東的支持。

新加坡某種程度也是這樣,李光耀傳位給他的兒子,然後政府永遠吸引新加坡最好的人才,並且用最好的待遇和福利保障了這個統治階層的利益。但同樣的,這個政府最終而言,還是要接受所有股東,也就是民意的考驗。

用公司經營權爭奪戰的實務運作來看,也許更能說明這種微妙的關係。一般而言,公司派因為掌握了"體制",比如控制了董事會,所以會有很多主場優勢,市場反對派本來就比較吃虧。最典型的例子是市場派想在股東會提個案子,幹掉公司派的董事,可是根據公司法第172條之1規定,這個提案還要先經過董事會的審查。就算董事會很蠻橫地把這個提案扔到垃圾桶,董事長也不過被處以新台幣1萬5千塊以下的罰金而已

同樣地在政治上,新加坡和台灣的反對黨,在執政黨的"主場優勢"下,其實不太可能取得政權。阿扁2000年會執政,不能不說是因為執政黨意外的分裂所致,2008年以後台灣又回歸到國民黨的主場優勢,即使在老馬政權風雨飄搖的情況下,民進黨還是無法取得政權。在新加坡執政黨和反對黨的實力和資源差距更大,新加坡政府這個"公司派",某種程度而言,應該是有鐵桶般的江山。這也讓那些亞洲的後起之秀,比如中國,極為豔羨而想進而模仿之的。

所以用run公司的邏輯在run政府,如果在執政黨取得完全的"經營權",而經營團隊又有足夠的能力或是能夠篩選出有足夠能力的人來經營的話,要達到新加坡或台灣2000年以前那樣的經濟情況,或許是可能的。

但如果在雙方都沒有過半"持股"的情況下,有時市場派的持股雖然比公司派還多,但在公司派"主場優勢"的阻礙下,卻未必能奪取經營權。這時,每年的股東會基本上都會成了拔刃相見的修羅場,雙方都要花大筆錢,事先去吃下市場上的浮額、去收購委託書或討好外資。這些都成了能否保有或取得經營權的成敗關鍵。不過不管在每年股東會裡,巷戰式的每案爭戰後結果是如何,公司的權力組織都會回歸到一種調整後的均衡狀態,而這個狀態通常是對當時多數的大股東是有利的情況,才有辦法維持下去。

很不幸台灣的政治現況,就是比較像那些公司派和市場派正在劇烈爭奪經營權的公司。在李登輝執政以前,台灣比較像新加坡那樣,是絕對優勢的執政黨在RUN一家公司,如果有市場反對派,先壓制再說,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民主了。李登輝之後,藍綠政權都覺得朝不保夕,為了搶選票、保政權,基本上都是開支票討好民眾而已,整個國家反而完全沒有政策。公務員也樂得輕鬆愉快,反正你們藍綠政府都是過眼雲煙,還是老子撐到50歲退下來領月退俸比較實在。如此一來,誰還會去規劃什麼經國大計?頂多就是做做虛功,應付一下上面如走馬燈般的政務官而已。這也可由以前肩負台灣經濟發展規劃重責的經建會逐漸老化、成效不彰,而可見一斑。

這在公司治理上,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印證,那就是處於公司經營權爭奪戰中,由於公司派和市場派長期互砍,公司整體經營績效只會愈來愈差,終至一蹶不振,最後損傷最大的通常是廣大的小股東。

所以,如果把台灣政府施政的表現,用公司治理的角度去看,政府之所以施政績效不彰,很有可能是因此被台灣時時拿來說嘴的民主政治所害的結果。

不過這倒不是說民主政治不好,要大家回頭學新加坡。只是台灣政治權力的基本結構,一直都沒有經歷什麼重大的改革,剛好把繼受到的政治體制裡一些最壞的缺點組合放大,結果就變成現在這幅德性。

別的不說,比如大家現在都喜歡罵阿扁、老馬壞。有沒想過,12年來我們選過3次總統了,為什麼都選不出理想的人?是人出了問題,還是制度出了問題?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泰國和南韓,幾乎搞到快忙國了,南韓更是由國際貨幣基金接管。台灣當時是幸運地躲過一刧。結果泰、韓被迫做大幅的經濟改革和調整,台灣倒是以不變應萬變,也就加工出口區+科技島一招闖通關。15年過去了,南韓現在大概已經是超英趕日了;泰銖也跟台幣平起平坐,洋人對泰、台兩國更分不清了。結果只有台灣在經濟上卻是一直在沉淪,年輕人失業率跟南歐有的比,薪資卻跟東南亞差不多。

同樣地,當初台灣自詡的民主寧靜革命,也是什麼代價都不肯付,政治權力和社會經濟這些大結構也都沒調整,才沒幾年,不是馬上就在付出慘痛的代價了嗎?

所以說,出來混的,終究是要還的。台灣在政經上,如果永遠只是做媚俗的施政而不肯做正視問題的改革,就這樣一直混下去,萬刧不復的苦果,很可能就近在眼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